屏東縣大豐畜牧場自去年起實施沼渣沼液分離再利用,沼渣用來養蚯蚓,沼液灌溉農田,如今木瓜、檸檬、香蕉等都長得頭好壯壯,另一家金助畜牧場則以沼液灌溉廣達三甲咖啡園,推出「白鶴咖啡」,場主陳金助說「這是真正的肥水不落外人田」。
大豐畜牧場目前養豬7950頭,牧場投資2300萬元,自去年6月起啟用沼氣發電系統,同年10月又實施沼渣沼液肥分利用計畫,以沼液澆灌周遭約5公頃的農田,牧場主人張文山說,他真的沒想到,沼液灌溉的農作物長得特別好,木瓜香蕉肥,就連檸檬都沒有病蟲害,雖是畜牧場,農業收成一樣呱呱叫。
屏東縣有畜牧場1800場,近年因環保意識抬頭,畜牧廢水及養豬臭味,幾乎成了「過街老鼠」,環保局更被罵得焦頭爛額,張文山說,「要賺錢,也要把環境顧好」,於是他的牧場跟著轉型,如今每天生產的120噸畜牧廢水,會先經過渣液分離、厭氧消化等程序,再做發電及澆灌。根據畜牧場統計,一立方米的沼氣約可發電2度,目前每天約可發電1400至1700度,再回賣給台電,張文山說,雖然投資成本高,但是長期下來,投資還是划算,最重要的「不會再把臭味及廢水留給別人了」。
另一家金助畜牧場目前飼養母豬400多頭,大約自10年前起,畜牧場就落實沼渣沼液分離再利用,「不讓肥水落入外人田」,陳金助很驕傲地說,目前自己的畜牧場是零排放,所有沼液又灌溉4公頃的農田,取名為「白鶴休閒農場」,其中包括3甲的咖啡園,都是來自畜牧場的肥水灌溉。如今他的「白鶴咖啡」成了沼渣沼液肥分利用計畫的最佳宣傳品,縣長潘孟安也屢次以此宣傳屏縣處理畜牧廢水的成果,陳金助也說,養豬業壓力很大,但是要環境做得好,養豬就沒煩惱。
屏東縣環保局表示,屏東縣政府已核准59家畜牧場申請「沼渣沼液農地肥分使用計畫」,另外還有37家申請中,另外縣府還媒合250公頃農地進行沼肥施灌,施灌作物包含牧草、香蕉、檸檬、紅龍果、棗子等,每年施灌量可達50萬噸,相當於減少68000頭豬隻污染排放量。不過與全縣1800場畜牧場相較,目前的進展還待努力,環保局也坦承,不少養豬業者態度保守,要改變傳統養豬場的作為,鼓勵與農民合作,確實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來源: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聯合報(記者翁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