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養牛、要擠奶,還要種牧草,清理牛糞尿沒有更好的方法嗎?台南柳營出現公私協力、養牛戶也可以入股的「環境新創企業」,不僅讓牧場可以專心養牛,還改變了台南急水溪的命運。
台南市柳營區,台灣四大酪農區之一,其中,又以「八翁里」為柳營最大酪農集中產業區,區內共計有3565頭豬、8113頭牛。這些牛隻供應全台鮮乳產量將近兩成,卻也日日排放近千噸畜牧廢水,使得急水溪水質亮紅燈。
面對河川污水處理議題,政府所需採取的行動包含建設下水道、興建關鍵設施、定期遣派稽查人員等。2021年,環境部攜手台南市政府、台以八翁公司在柳營推動「台南市八翁里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中心」的建置與營運。

台以環能串連各酪農戶,開啟全國第一個淨零養牛區
資源化處理中心分一、二期興建,一期收集21家畜牧場、總計3630頭牛,每日處理約330噸畜牧廢水,為八翁酪農區域減少近40%水污染,協助急水溪加速脫離嚴重汙染。
萬事起頭難,水質改善成果豐碩的背後,是公私協力與台以八翁總經理周宗毅的創新合作模式,也是台灣少見的環境新創企業。
「針對鄰避設施的興建,市府舉辦公聽會,邀請居民、民意代表都來參加,但凡有人反對,地方政府就無法向中央爭取經費,也無法補助。」周宗毅說,「聽到補助的困難,但污水又不得不處理,各個利害關係人很快就達成共識了,之後再來興建資源中心就沒有異議。」
取得地方共識後,台以環能擔任系統整合商角色,由周宗毅串連個體酪農戶,鼓勵酪農入股分潤、推出畜水處理優惠價。這樣一個由政府部分補助、台以環能與酪農戶合資「台以八翁股份有限公司」,透過合作社模式,既減輕台以環能初期的投資壓力,也減少酪農覺得廠商「賺兩次」的負面觀感。
「入股當股東的酪農戶,首先享有原價近七折的廢水處理優惠價,又因為持股的緣故,我們回收廢水、產生沼氣,躉售回台電的收益,酪農戶也可以分潤。」

回收畜牧廢水固液分離,牛便便也能發電!
畜牧廢水,首先在酪農戶端進行固液分離,固體由槽車運送至處理中心堆置;大部分液體則以明管形式流入調整槽。

為了要能最大化再利用這些廢水,處理中心將固體堆在乾式厭氧槽兩週、液體停留在濕式厭氧槽五日,讓兩種原料都能搜集到發電所需的沼氣。根據處理中心估計,沼氣經發電機回收再利用,每日最大可產生7,277度電,約可提供713戶用電所需。
「我們也跟沼氣發電機系統廠亞氫動力合資模式,購置發電機,躉售電力所得攤分。一但發電機遇到問題,他們就會馬上派人來修理。」周宗毅一舉處理掉過往供應商在發電機售出後,便可能會面臨故障、等待維修遙遙無期的風險。

沼氣之外,處理中心分別針對「液態沼液」與「固態沼渣」賦予不同新生命。
沼液透過管線或槽車運送至鄰近田區澆灌,讓「肥水回田」;至於沼渣則部分藉由撒佈車運送至農地,減少農地化肥使用量、以車運至肥料工廠或堆肥場,作為堆肥原料、送至景觀園藝配土場成為植栽配方土的原料、剩下的則變成蚯蚓的食物,經蚯蚓吸收、分解後成為高經濟價值的蚓糞土。
區域全量資源化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
周宗毅說明,一期工程每日約產出沼渣約40公噸,沼液280公噸,在鄰近田區尚且不能接受「肥水回田」的示範階段,多數沼液用來澆灌處理中心約60公頃的狼尾草田。這些沼液一方面減少化肥使用量,而產出的狼尾草則成為柳營畜牧牛隻的草料。

原先畜牧廢料經過處理中心厭氧發酵處理後,成為農牧養殖的產品,應用在田區與畜牧場,既提供土壤肥力、也成為飼養牛隻的原料。這樣區域全量資源化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使得台南市八翁里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中心在柳營實踐出台灣第一個淨零養牛區。
未來,台以八翁將延續既有的商業模式,在柳營興建二期處理中心,屆時將有24家畜牧場、共3,861頭牛隻與6,000頭豬隻加入,將每天排放約540噸的廢水流入淨零循環中。
透過處理中心一、二期的畜牧廢水回收再利用量能,協助急水溪水質在可以期待的未來,由嚴重污染降至中度污染。